為泉城增一抹綠色-----燕翅山綠化施工經驗談
濟南市歷下區燕翅山綠化自3月份開工至今,山體部分(面積約36000㎡)基本實現植被全覆蓋,南、北兩側斷崖(面積約12000㎡)在短期內形成滿綠效果。整個燕翅山如今綠樹蔥蔥,植物繁茂,已初步完成既定目標。
本工程分山頂、山體、斷崖三個重點來施工,各有特點、難點,同時也有不同的解決辦法,通過燕翅山的綠化施工監理,與大家分享一下經驗,特別是分享一下斷崖的施工難點與措施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一、山頂部位
原山頂部位為亂石雜草,只有一亭可供休息但無景色可賞,經共同商議決定將山頂作為一處亮點進行美化,以亭為中心向東、西兩翼延伸,打造“燕翅”效果,兩邊各種植9株造型黑松,并在周邊穿插紅楓、紅櫨、龍柏球等加以點綴。為保證名貴樹種100%成活,特去農科院、研究所等單位求教并購買營養液、生根劑等藥品。因山頂風大、日曬時間長,對樹木采取支撐加固、加防風遮陽網、派專人養護澆水等措施,目前山頂樹木均無死亡,美化效果如下圖。
二、山體部位:原山體部位苗木稀疏,亂石雜草叢生,整體印象較荒蕪,經過三個月的綜合治理,現已郁郁蔥蔥。燕翅山山體部位施工存在幾個難點:1、無車輛運輸通道,所有苗木、石料等均需人工背運,對勞動力需求量大;2、山上土壤少且貧瘠,多為風化巖土,需要大量人力背土填樹坑;3、局部山勢較陡,不具備栽植工作面,需砌筑大量魚鱗坑;4、山體面積較大,為保證樹木成活,需安排多人每天澆水、噴淋等。針對以上難點,各參建單位集思廣益,克服困難,加大人員投入的基礎上,采取人工和索道相結合的辦法向山上運送材料,保障苗木進場及時栽植;山上大量布置澆水管線,安排多人地毯式澆水,每日澆灌、噴淋一遍并確保不留死角,同時在硯池增加多臺水泵以保證山頂蓄水池不缺水、水斷水。通過共同努力和大量投入,山體部位苗木成活率達到95%以上。效果如下圖。
三、斷崖部位治理
燕翅山斷崖共分南、北兩面,南面斷崖位于山體中上部,高約40米,面積約3800㎡,坡度在80%-95%之間,斷崖覆土較淺,約3-5cm,內側無生物袋;北側斷崖位于硯池正南面,高約70米,面積較大約7900㎡,坡度在85%-98%之間,覆土約3-5cm,內置生物袋。
因燕翅山南北兩面斷崖坡度大,土層薄,水分難以保存,加之以往養護不足,導致苗木成活率低,較稀疏,綠化效果不好。為了響應“為泉城增一抹綠色”的號召和貫徹落實上級領導四季常綠的要求,項目各參建單位開會研究,克服困難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拿出了斷崖處能立馬見綠并能長期保綠的綠化方案。
山體斷崖部位治理存在的難度及采取的相應措施:1、坡度過陡,施工作業難度大。經研究,因斷崖底部為松軟土質,地載力不穩定而且也有一定坡度,搭設雙排腳手架存在很大難度和危險性,并且施工工期會較大的延長,最終放棄腳手架,決定采用掛繩作業施工,為增強安全性,每人掛雙繩,配備安全帽、緩降器、安全帶等防護用品,下部設防墜網,施工時多人同時協調作業,加快施工進度;2、苗木選定難,既要滿足四季常綠,能夠很好的覆蓋黃土,還要克服土層薄,水分少難以存活的困難,經多方研究,最終確定以大葉、小葉扶芳藤為主(耐旱、冬季不落葉、生長速度快、易成活等特點),間插迎春花、常春藤等植物點綴;3、栽植難度大,因土層薄、生物袋內復合土堅硬,不容易吸水,扶芳藤等植物生根成活較難。采取提前鑿眼、掛繩澆水的措施,由工人掛繩在生物袋上方鑿眼(為保證生物袋穩定安全,要求必須只在生物袋上方鑿1cm左右小眼,能放進植物根即可。)后按所鑿小眼逐一澆水澆透,再進行扦插作業;4、澆水養護難,因斷崖坡度陡,在斷崖頂部往下澆水不能全面覆蓋,不易存水,澆不到根部,加之天氣炎熱,對植物成活造成較大難題。種植苗木一周內采取人員背水管掛繩澆水,務必全面澆透,后期安裝噴淋管線和噴頭,不間斷澆水,直至確認成活。
南北兩面斷崖共栽植約15萬株扶芳藤、迎春花等苗木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施工工期較短,綠化效果明顯,斷崖整體全綠,苗木成活情況較好。但后期養護工作仍不能有所松懈。